赴加拿大交流修学活动圆满结束
欢迎苏附中加高二学生回国
|家长们和苏附中加代表老师到机场迎接归国学生,6月24日归国学生在机场合影留念。
|6月27日归国学生合影留念。
近日,苏附中加班高二90多位学生顺利完成了赴加拿大交流的修学活动,在6月24日和6月27日顺利返回中国。
在上海浦东机场国际到达出口,同学们欢呼着奔向前去接机的父母和学校老师。
长时间的飞行带来成倍的疲倦,但聊起这5个月的学习生活,同学们还是充满了劲头。
5个月的时间,使这些孩子们在回归的夏日前加速成长。在加拿大,他们面临着无数个第一次、也独立解决了许多难题;他们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流学生、入住加拿大当地的友好家庭,完全融入当地生活中……
1
踏出第一步 直面无数“第一次”
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二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背起行囊离家万里进行长时间修学,也是第一次独立面对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坦白来说,我对这一学期期待已久,但也曾对这5个月生活充满了担忧。“
在落地之后,热情友善的当地友好家庭向他们敞开了加拿大日常生活的大门,学校里活泼主动的当地学生和各国交换生也使他们找到了新的玩伴。但在最开始的新奇和激动过去,还有更多异国差异等着他们去适应。
“每天只有4节课(不过么,一节课75分钟),但课程内容都丰富有趣。在选课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咨询了身边的同学也发邮件询问了(苏附中加的)外教老师,最终确定了自己的课程体系,真的有了‘自主学习’的感觉。“
第一次滑雪;第一次溜冰;第一次过真正的复活节;第一次做小饼干;第一次去农场采苹果......难忘的加拿大,充满魅力的加拿大,为苏附中加的同学们留下宝贵的记忆!
2
感受异国情 结识世界各地的朋友
“离别的时候才发现,5个月的时间真得很短。“
从孤身一人抵达陌生的城市,到住家家长给的第一个温暖拥抱,这次修学活动其实更像是一场破冰行动,不仅是跟陌生的环境和解,也是在跟自己和解。
“在加拿大的住家吃到了他们准备的米饭,(友好家庭)还会带我去中国超市买我熟悉的食物,带我度假、陪我聊天,帮我解决生活上遇到的所有困难……对于我来说,他们更像是我在加拿大的家人。离别时,最舍不得的就是我可爱的住家父母了。”
除了感谢加拿大友好家庭的照顾,还有很多同学聊到了在学校里结识的新朋友。
“第一次去学校时,我打不开个人柜的锁,立刻就有热情的同学来帮忙。”
“活动上给朋友们带了些简单的炒饭,居然被一抢而空!”
“和朋友们一起排练节目,大家一起打闹的场景真的太难忘了。”
加拿大的热情开放使同学们更加不舍离开。在回国后,他们仍与当地的老师、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甚至已经在有加拿大友好家庭在规划中国行。
“我觉得这次交流中最有意义的一点并不只是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能积攒怎样的经验,而是我们双方都能尊重、理解并逐渐爱上对方的文化。把我们自己的理念和文化传递出去,并积极吸纳加拿大的优质文化内容,是我觉得最值得的一方面。“
3
回归寻常日 发现更优异的自己
就像杨市长在苏大附中中加班十周年庆典上说的:
“‘苏大附中中加班’通过十年成长已经成为苏州具有代表性的中加国际课程班,十年内与国内外许多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频繁的交流互访和相互学习,中加班的办学理念更加开放,更加包容。”
|国外高校的校领导、学生代表赴苏附中加交流
苏附中加高二的全体学生将每年春学期赴加拿大进行一学期(5个月)的修学活动,入住当地友好家庭,在当地高中完成学期课业,融入当地生活,也为之后的留学生活打下基础。
“在这不平凡的5个月里,同学们成长了,学到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加拿大异国风情的渲染,入乡随俗,与友好家庭同吃同住,那是在中国无法体会的魅力!”
“不得不说,加拿大人的热情真挚,如枫叶般火热,与我们中国人的含蓄文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领悟到东西方文化的鲜明差异和精髓所在。”
这五个月学习生活中,他们迷茫过、退缩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我,变得更加成熟了。
“要感谢的还有我爸我妈和苏附中加班的校长、外教老师们,在外的5个月漂泊,是父母们在为我的生活、社交、人情问题整理脉络,是学校的外教老师们用电子邮件一点点抹去了我学业上遇到的融入难点。”
“出国是我们选择的道路。在加拿大修学一学期是这条路上重要的一步。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我们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做不完的试卷,但我们仍然会牢记最初的出国目标,更早地学习如何规划未来,如何在无穷无尽的选择中坚持自我,最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所有赴加拿大交流的学子都满怀感慨。
相信他们对现在、对未来都已有更好的规划;也期待苏附中加的同学们能在接下来的留学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优势,更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